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日前一段小视频在网上热传。画面中,一名刚刚从武汉汉江方舱医院治愈出院的姑娘,对着电视镜头说:“住进来之后住得还不想走了”。欣喜激动之情,溢于言表。这段对话在网络上引发不少争议和猜测。我发了一条微博“治愈了就赶紧离开吧,床位还紧张着呢”,有人认为过于刻薄。其实,我针对的并不是这名姑娘。

试想,谁愿意住进方舱医院呢?刚进去的那一刻,哪个不是满怀恐惧并且希望早日出院呢?所以,真到了出院的那一刻,在那种喜出望外的情况下,说出这样的话也很正常。这位姑娘给出了她“不想走”的理由:“因为各方面的设施都蛮好,医护人员都蛮贴心的。”

这名姑娘说的也许不假。因为投入了这么多资源,吸引了这么多的注意,条件设施肯定不会差。而医护人员很多都是全国各地过来支援的,素质和态度更不会差。况且,对事物的好坏评价本来就取决于当事者的预期,比预期的要好就会感到满意。因此作为一个刚刚治愈出院的患者,她对实际情况是有发言权的。

一般人很难看到方舱医院里面的真实情况,也都很想知道方舱医院里面的真实情况。因此,电视台采访一个刚刚出院的患者也属正常。只是这段采访视频,能成功挤占稀缺的黄金时段,登上211号的央视新闻联播,并且以一种严肃的形式进行播出,多少令人感觉有点不适配。毕竟这个节目只有三十分钟,要汇聚中国乃至世界最为重要的新闻资讯。而一个患者康复出院固然值得庆贺,但在重要性上,应该还有许多比这份喜悦更有价值、更值得报道的内容。

民众观看新闻,当然是希望了解最重要、最真实、最全面的疫情信息。而节目播出方,则希望通过特定的节目内容,达至特定的节目播出效果。掌控权在节目方手中,他们在塑造疫情真相的同时,也借机塑造着公众的疫情认知。他们一方面准时发布疫情数字,另一方面寻找各种机会谈论“拐点”。疫情中的困难和问题更多的被归为“负能量”,而抗疫过程中的“感人事迹”才是他们更热衷于展示的“正能量”。

抗疫过程中的感人事迹,当然需要报道。其中闪现的人性光辉,是我们这个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但问题是,如果我们总是聚焦于这样的“好消息”,可能会有碍公众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疫情信息、评估疫情形势。实际上,直到213日,中央指导组副组长陈一新还在提醒:“武汉感染者底数还没有完全摸清,蔓延扩散的规模也没有精准预估”,要求武汉“专题研究病床筹集问题,确保应收尽收”。武汉的职能部门正在研究筹集床位,武汉的许多病患正苦于无处收治,可是我们的电视镜头却偏偏对准了这样一名喜不自禁的出院患者。

有关部门的意图很好理解:要以正面宣传为主,要以鼓劲加油为主,因为据说这样可以安定人心,避免民众恐慌。可问题是,这明明是一场灾难,如果画面上呈现出来的却是别样的气氛,民众难道就不会怀疑?虽然这名姑娘的喜庆是真实的,但对于整个疫情下的武汉人民而言,恐怕更多的是愁眉苦脸才对。把个别人的喜庆放大,把大多数人的愁苦遮掩,很难说这样的报道所呈现的就是疫情的真相。很多时候,局部的事实和被裁减的真相恰恰构成了事实和真相的反面。

疫情面前,公众需要信心。但真正的信心不是盲目的,而是理性的。把眼睛蒙上、选择性无视的所谓提气,实际上只不过是一种心理安慰和自我麻醉。把等待救治者的声音盖掉,不等于他们就真的不存在。把双黄连口服液吹嘘的再神,治不好病还是白搭。即便抗疫的故事再感人,如果民众还是必须宅在家里不能出门,那么最终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与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相比,公众更关心的是未来还将面临哪些问题?必须让公众知道,我们为什么会这样、现在情况如何、未来会怎样演变。否则,所谓的信心就如同沙滩上的城堡。当潮水真正来临,一切都会坍塌于无形。

互联网和自媒体时代,信息渠道是无法完全被垄断的。公众每时每刻都在信息的海洋中做比对、筛选和判断。当权威的信息无法满足公众对真相的需求,当报道的真相和客观的真相过分偏离,公众就会转而从非正式渠道寻求信息。那时候,碎片化的信息将塑造一个个的孤岛,每个人都将生活在高度的不确定性之中。真相未知将诱发真正的恐慌。而且这种恐慌没有边际、深不见底。真到了那时,重建公信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当前,抗疫形势的复杂性前所未有。213日,湖北公布新增确诊病例接近15千人,这样的数字激增并没有引发大的恐慌。公众真正担心的是,存量数字是否已经消化完毕。央视等官方媒体,应当把宝贵的镜头用于探寻和揭示疫情真相,把黄金的时段更多的给予那些真正需要关心或等待救助的人。这个世界也许有很多坏消息,我们只有勇于面对才有解决的可能。

 

话题:



0

推荐

邓学平

邓学平

210篇文章 16小时前更新

上海权典律师事务所主任。上海财经大学和上海政法学院兼职硕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法律教育与法律职业研究院研究员。先后被评为博客大巴“十大思想力博主”、正义网“年度影响力博主”、新浪网司法频道“年度十大优秀法律人”、智拾网“年度受欢迎导师”和腾讯新闻“法律影响力答主”。 曾经做过七年检察官,以国家公诉人身份先后办理过数百起诉讼案件,其中包括大量贪污贿赂、渎职侵权、合同诈骗、非法集资等经济犯罪案件。 怀抱法律理想和个人梦想成为律师后,代理了大量的政府官员和企业高管犯罪案件以及重大疑难的经济纠纷案件,赢得了众多客户的高度认同和信赖。是雷洋案律师团核心成员和“汤兰兰案”原审第一被告人申诉代理律师,具有丰富的刑辩经验和技巧。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