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正义一点时间》
作者简介
邓学平,京衡律师上海事务所副主任,高级合伙人。上海财经大学和上海政法学院兼职硕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法律教育与法律职业研究院研究员。博客大巴“十大思想力博主”、最高人民检察院正义网“年度影响力博主”、 智拾网“年度受欢迎导师”、新浪网司法频道“年度十大优秀法律人”。财新网、《新京报》、澎湃等多家媒体特约评论员。前资深检察官,长年跟踪研究刑讯逼供、骗供诱供等非法证据排除工作,执笔起草了《江苏省检察机关排除非法证据规定》。代理了众多政府官员和企业高管的刑事案件,包括大量中纪委批示督办、公安部挂牌督办、红色通缉令海外引渡等热点、敏感案件。雷洋案律师团核心成员和“汤兰兰”案原审第一被告人申诉代理律师,具有丰富的刑辩经验和技巧。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邓学平律师近几年发表在各类报刊的法律杂文共计92篇,分别从不同的侧面记录了对自由、正义、秩序等法律主题的感悟和思索。全书共分四个部分,分别是:徜徉法门、书香法意、前沿法事、人在法途。本书既有从理论层面的法理探析、对热点问题的追踪反思,亦有个案的深度阐释和典型人物的法律纪实。既适合法律专业人士阅读,也可以作为普通大众的法律读物。
目 录
自序 向光阴致敬
第一篇 徜徉法门
法律父爱主义与支配身体的自由
注册商标也关乎言论自由
法律人的坚持和妥协
社会转型期需要怎样的法治观
20世纪中国学术社团回眸
哈耶克:公民权利自由的守夜人
检察改革应着眼于强化诉讼监督权
诉访分离改革的进步与隐忧
信仰法治,如何可能
“枪口抬高一厘米”不是鸡汤,而是人性的呼唤
物化时代需要经常“回到康德”
依法反腐需要爬坡过坎
孤独的思想者
立法不能承受之重
斯卡利亚的法律遗产
庞德与中国的法制邂逅
犬儒主义者的普洛透斯之面
美联航事件:不谈种族歧视,只谈法律维权
不要只用“霸权”视角看待美国的“长臂管辖权”
苹果公司与FBI之间的未解“锁事”
《中国好声音》背后的司法难题
正义依然无尽
第二篇 书香法意
规则的形而上分析
解读司法过程
制度的隐蔽逻辑
法律与现代社会
前瞻与内省
自由的心理机制
政治的人生
反向参照一种新型司法模式
罗尔斯:无知之幕下选择的正义
反观传统政治制度
卡夫卡的法律寓言
崎岖的正义
法官如何裁判
错案与“疑罪从无”
触摸刑法的温度
反腐的文学想象
最后的礼赞
学做精明的公民
给正义一点时间
从《“五月花号”公约》看“人的条件”
无为而治和有限政府不是一回事
乡土中国和官僚政治的嬗变
重温《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从君主到联邦党人
保守主义有时是一副清醒剂
洛克的启蒙意义远未过时
第三篇 前沿法事
甘肃白银连环杀人案宣判,科技让犯罪分子无处可逃
又见法官遇刺:伤的是人,更是法治
宁波老虎咬死人,我们最该做的绝非嘲讽
江歌案续:“感恩立法”会让法学教授下课吗
杭州纵火保姆为何偏要选择官方指派律师
保姆纵火案宣判,这次舆情何以如此平稳
国家监察委:无限责任背景下的利维坦
击毙追砸运钞车男子,会被追究刑责吗
儿童性侵索赔,“秋后算账”更要“帮助算账”
男子追小偷致其身亡被诉?司法勿违背常理
北京野生动物园老虎伤人事件,法院会怎么判
女法官抱病女办案:别灌鸡汤,请给她们减减负吧
正常上班却被判刑?这灾祸来得太过无厘头
“慈善第一人”李春平财产争夺战,司法早该上位了
应当严管枪支,但也不必闻枪色变
嫖娼“曝光榜”是在搞精神凌迟
雷洋案为何至今听不到检察院的声音
检方对雷洋案涉事民警立案侦查意味着啥
赵大妈持枪案被判缓,司法伤口能否自行愈合
精神残疾的胡某只有杀人了,法律才能介入吗
公益诉讼能保住检察院的男厕所吗
刀刺辱母者案:于欢不是被判重了,而是被判错了
么宁辞职做律师,不要止于责难
成都闯卡司机的死因才是关注重点
政府频被纳入失信黑名单,难言法治胜利
网络直播学校课堂和宿舍,岂止是违法
政府违法强制拆迁,为何很少被追究刑责
第四篇 人在法途
胡志标:功夫有多好
郑俊怀:中国乳业教父的MBO之惑
戴国芳:戛然而止的钢铁狂想
田文华:成败皆三鹿
赵新先:梦断500强
顾雏军:一个人的资本江湖
黄宏生:不死的创维知更鸟
周正毅:没有明天的豪赌
王效金:悲歌未成绝响
张荣坤:“公路大王”的红与黑
乔洪:醉人茅台“罪”煞人
禹作敏:渤海边的草莽英雄
龚家龙:极目方恨楚天阔
周益明:只剩繁华成追忆
李途纯:人生如戏戏如潮
附录 媒体访谈
把依法维权作为一生的志业
坚持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
购书链接
当当:http://product.dangdang.com/1404730020.html
京东:https://item.jd.com/12404596.html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