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微信虽然已经几乎人手必备,但微信小程序,对于多数人可能还是个新鲜事儿。就像我,也是看了新闻报道才知道有这么个东东。不过可能让你更加诧异的是,微信小程序已经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盯上,甚至已经成了售假新阵地。

不久前在微信小程序内搜索“高仿手表”、“精仿鞋”、“高仿奢侈品”等相关关键词,立马就会出现数百个微信电商小程序。媒体报道后,微信方面日前对售假小程序进行了打击,永久下架了875个售假小程序。但有记者调查发现,仍有多个小程序内有高仿商品在售。为了对抗命名审核,有些小程序在“高仿”、“精仿”等敏感词中间加入一些字符,但用户在搜索相关关键词时仍能轻而易举的搜索到。

有业界人士表示,制作一个微信小程序只需不到200元,并且只需一两天的时间。因此,永久下架、自动命名审核等手段显然没有多少意义。因为,微信小程序可以不断进行新的命名,不断的重复上线。更何况,命名没有问题不代表产品就没有问题。

销售假冒产品的法律责任是十分明确的。轻者需要给予消费者赔偿,重者甚至可能触犯刑法。比如假冒注册商标罪、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等。因此,对于售假的微信小程序必须露头就打,不能姑息。

当前的问题看起来似乎是查处有技术难度,其实真正的原因恐怕更多的是查处的意愿和力度不足。比如微信平台可以对名称进行人工审核,加大对程序主体的信息审查,加强资质和内容审查等,要求提供营业执照、身份证信息以及货品采购协议等,对售假主体实行终身禁入。另外微信平台要加强与政府监管部门的衔接,对发现的违法犯罪线索移送查处。只要决心足够,将售假小程序挡在微信之外并非难事。

 

话题:



0

推荐

邓学平

邓学平

209篇文章 117天前更新

上海权典律师事务所主任。上海财经大学和上海政法学院兼职硕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法律教育与法律职业研究院研究员。先后被评为博客大巴“十大思想力博主”、正义网“年度影响力博主”、新浪网司法频道“年度十大优秀法律人”、智拾网“年度受欢迎导师”和腾讯新闻“法律影响力答主”。 曾经做过七年检察官,以国家公诉人身份先后办理过数百起诉讼案件,其中包括大量贪污贿赂、渎职侵权、合同诈骗、非法集资等经济犯罪案件。 怀抱法律理想和个人梦想成为律师后,代理了大量的政府官员和企业高管犯罪案件以及重大疑难的经济纠纷案件,赢得了众多客户的高度认同和信赖。是雷洋案律师团核心成员和“汤兰兰案”原审第一被告人申诉代理律师,具有丰富的刑辩经验和技巧。

文章